古代描摹杜鹃的诗句有哪些(古代诗词中描摹杜鹃的诗句)
有关杜鹃的古诗句有哪些?
关于杜鹃的古诗诗句以下:
1、杜鹃花发处,核数血泪染成丹。
2、染红不到枝头上,想是啼鹃血尽时。
3、愁锁色云旧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4、主人来已早,花逐杜鹃飞。
5、曲终声尽意无量,杜鹃开了。
6、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
7、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辉映山红。
8、可是小东景物早,檐头一束杜鹃花。
9、谁家不由火,总在此花枝。
10、花开三月中,万户醉西风。
11、鸟啼从溅血,花前氏知发亦齐心。
12、声声向谁白,岁岁作花红。
13、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4、何必因啼血,色彩胜曙霞。
15、一朵又一朵,并开冷食时。
16、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17、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18、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19、三月江头花正开,啼教花片委青苔。
20、杜鹃花发映山红,时分觉正浓。
21、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22、朵朵着红霞,痴禽血染花。
23、火焰云霞里,满城染梦红。
24、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25、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26、满山红遍似花海,万千宾客慕名来。
27、繁艳回何处,满山啼杜鹃。
28、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
29、旖旎慧消杜鹃春锦色,中华四处竟昌隆。
30、唯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31、一自连云栈道开,杜鹃啼血溅莓苔。
32、郊外映山红满眼,杜鹃烂漫带青溪。
关于杜鹃的古诗词
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搭粗桥寺 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锦瑟 唐 凳告 李商隐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胡蝶,看帝春情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热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思,只是事前已怅惘。
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传授,不敢倚先贤。
杜鹃 唐 杜牧
杜知猛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抽泣复谁论。
鹧鸪天 宋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严密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回。天际岂是无回意,争奈回期未可期。
送春 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三更犹啼血,不信西风唤不回。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朝: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往。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子规
吴融〔唐朝〕
举国隆盛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往日诰日。
湘江日暮声苍凉,愁杀行人回往船。
[明]
木知府
《杜鹃词》
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
肠断声声血,郎行何日回?
葛通判请益非心非佛分缘以偈示之
作者:释慧远
即心即佛眉拕地,非佛非心双眼横。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踏莎行·院落艰深艰深深挚
洪迈 宋
院落艰深艰深深挚,水池舒适。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喷喷喷喷喷鼻消尽山空冷。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随便又是三春尽。
杜鹃花
[唐]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冷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注:又叫杜宇、布谷、子规、看帝、蜀鸟
相干典故
看帝化杜鹃
相传战国时代蜀王杜宇称帝,号看帝。他为蜀国治理水患立下除夜功,功成身退后禅位给臣子,本身则退隐栖身在西山,作古后化为杜鹃鸟。到春季时日夜不竭地悲叫,其叫声特别很是的苍凉,直到口中吐血为止
[img]关于杜鹃的意象的诗句
1.杜鹃的意象
杜鹃鸟身材黑灰色,尾巴有白色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经常日夜不竭地叫叫,这是一种斑斓心爱、富有灵性和稀少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看帝、蜀鸟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人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堪数,文明意蕴丰富多彩。
1、衬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干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天然风光中接收糊口的喜悦爱好,杜鹃鸟在这里衬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进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年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困境,但肚量胸襟肚量胸襟胸襟豪宕、决意决意决计剖断不移的思惟热忱。“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除夜毕告宇春回尽,伶丁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傍晚,荷锄回往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衬托伤春惜春之情。
2、抒发乡愁、怀想之情
怀想故土、怀想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默示出的重除夜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叫声凄厉,最随便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叫声很像人说:“不如回往。”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回、催回,它很随便激起游子的乡愁和怀想亲人的热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远有此寄》)起句写眼滚明前之景,在萧瑟苍凉的天然风光中寄寓离往慨叹之情,盘曲地传递出对友人的无量怀想与深切顾恤。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回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回往。”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3、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看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回隐深山。不幸国亡身作古,作古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叫叫,悲叫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苍凉,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叫。”(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骚人伤感万分,再联络本身,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哀思无量。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胡蝶,看帝春情托杜鹃。”骚人奇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本身的悲苦哀怨写得极尽描摹。
4、慨叹险峻、亡国之情
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骚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豪***采稀少的天然气候,在这里衬托了疾苦的氛围,衬着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萧瑟、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气候,是以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撒播。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数行小楼西,玉钩罗幕,难堪暮烟垂。”子规相传为损掉落踪落国的杜宇之魂所化,是以人们常借它默示亡国之悲。这里骚人已预感应亡国,心里哀思难堪万分,就借子规这个笼统光鲜的意象来传递亡国之音。
总之,祖先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骚人特定的思惟内容,极除夜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不雅鉴赏到了一幅灿艳多彩的丹青。
2.【“子规”又叫杜鹃,是古代诗歌中极端罕有的意象.连络以下诗句说说
子规:杜鹃鸟的别号.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叫,声响苍凉,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怀想故国、故土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如忠贞,誓作古不服的平易近族时令.《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杜甫《子规》诗:“单方山木合,成皇帝规啼.” 宋·陈亮《水龙吟》词:“正断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无题》诗:“无故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1]唐: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
3.“子规”又叫杜鹃,是古代诗歌中极端罕有的意象
子规:杜鹃鸟的别号。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叫,声响苍凉,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怀想故国、故土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如忠贞,誓作古不服的平易近族时令。
《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杜甫《子规》诗:“单方山木合,成皇帝规啼。”
宋·陈亮《水龙吟》词:“正断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无题》诗:“无故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1]唐: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
4.能供给诗词的意象吗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屁滚尿传递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操行高洁、不畏险峻的笼统化身,祖先经常独霸这四种笼统默示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冷,松柏有赋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冷别有特别很是操,不比往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良多,如“远知不是雪,为有幽喷喷喷喷喷鼻来。”
“寥落成泥碾作尘,只需喷喷喷喷喷鼻还是。”2004年北京卷审核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默示出了红梅不畏酷冷,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质量。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经常激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骚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看明月,举头思故土”,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再如苏轼“人有聚散悲欢,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骚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经常独霸除夜雁南飞的气候钞缮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末尾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回雁洛阳边。”
骚人流浪流浪,幻想下场甚么时辰能重返故土,连泊船中的骚人本身也不了然,是以他只好寄希看于春景中北回的除夜雁为本身传书了。回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回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别号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看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作古后魂魄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回往”,是以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了疾苦、眷念的意味。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不雅不雅不雅不雅鉴赏题审核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严密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回。天际岂是无回意,争奈回期未可期。
问题问题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甚么要描摹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进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回”,表达的是作者流浪以外的思回之情。 古诗词中展示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显闪现苍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唯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等于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祖先经常独霸的手段。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不雅不雅不雅不雅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个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展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合营营建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经常与离情相联络关系,《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荏弱的杨柳扭捏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朋离往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祖先送别之场合,是以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展示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袂是“冷蝉苍凉,对长亭晚。”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鼓噪或舒缓,连缀不竭,最惹人愁绪,是以,在古诗词中经常独霸落花流水来表达忧虑。如李煜《虞丽人》:“春花秋月甚么时辰了,旧事知若干很多若干良多若干很多若干良多若干很多若干”,“问君能有若干很多若干良多若干很多若干良多若干很多若干愁,好像似乎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类鸟经常在坟甲等地展示,常被视为不祥之兆,骚人经常独霸“乌鸦”这一意象衬着出式微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沉沦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默示编制情迁,抒发汗青兴衰慨叹的依托。
展示“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问题问题良多,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看江北,冷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回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比照不雅不雅不雅不雅鉴赏题,分袂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
燕子》,三篇作品均经由过程“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艰深艰深深挚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舒适产生发火变迁。
古诗词经常独霸“草木”来表达世易时移的慨叹和对汗青兴亡的慨叹。如《扬州慢》“过西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007年湖北卷诗词不雅不雅不雅不雅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人已尽,故宫唯有树长生。”。
5.若何写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
杜鹃鸟,别号杜宇、看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看帝)因自愿让位给他的臣子,本身隐居山林,作古后化魂为杜鹃。
是以古诗中的杜鹃成为疾苦眷念的意味,常与悲苦联络在一同。 因叫声似“不如回往”,常借以默示忖量故土热忱、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虔诚、爱国之意;因为杜鹃啼叫的时,春季的花已落了,骚人也以杜鹃的展示来吝惜百花残落、春已回往的气候。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叫。”杜鹃的哀号老是能震动骚人的愁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远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疾苦的天然风光中寄寓离往伤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量忖量和深切顾恤。
请示描摹杜鹃的古诗有哪些?
一,宣城见杜鹃花 唐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子规 唐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单方山木合,成皇帝规啼。
眇眇西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三,杜鹃 唐 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抽泣复谁论。
四,送春 宋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三更犹啼血,不信西风唤不回。
五,鹧鸪天 宋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严密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回。天际岂是无回意,争奈回期未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