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株根节出现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是什么病害?如何防治?(水稻稻穗褐色粒什么病)
水稻赤枯病是什么?
赤枯病也称为铁锈稻。在土壤缺钾时发病多而严重。
症状
可分生理型和中毒型2大类。
生理型:有缺钾和缺磷2种。缺钾型在水稻分蘖前期发生,病株停止生长,株型矮小,少蘖,叶片窄而软弱,逐渐下部叶片由尖端向两侧、向基部变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铁锈斑点。严重时,远看如火烧状。病株根系发育不良,短而少根毛,易脱落,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缺磷型多发生在移栽后3~4周,其后自然恢复,至孕穗期又可能复发。初期下部叶片的尖端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叶顶端开始黄褐干枯。叶中脉有点黄化。根黄褐色,混有黑根、烂根。
中毒型:
移栽后不返青,或返青后生长不良,株矮小,少蘖,根系发黑或深褐色。严重时黑根腐烂,在近地面处的根节上产生新根,叶片中肋黄白化,中肋周边黄化,严源滚重者叶鞘也黄化。在黄化周边产生赤褐色斑点,斑点扩大,叶片自下而上变赤褐色枯死。
发病特点
生理型主要因为土壤缺钾或部分缺磷所致。多发生在沙土田、漏水田及红、黄壤水田。此类田有效钾含量低,易淋失,加之气温低,影响作物对钾的吸收,导致病害严重发生。酸性土壤的冷雹雀余水田,一般缺磷或缺有效磷,低温时间长,植物对磷吸收受抑制而发病重。
中毒型主要发生于长期浸水,泥层深,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未充分腐熟的有机物在嫌气性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亚铁、有机酸及沼气等有毒物质,直接为害稻株根部,并影响对营养的吸收,造成叶片产生赤褐色斑点,呈缺钾症。
防治方法
(1)改良土壤。改造低洼田,增施充分腐熟有机肥,开沟排水,造成一个通透性好,地力高的土壤环境。
(2)合理施肥。有针对性增施钾肥或磷肥。
(3)补救。对已发病的稻田,生理缺钾者,应及时开沟排水,追施硫酸钾、磷肥等,随之中耕、露田,促进根系发育。中毒型稻田,除立即开展以上补救措施外,还应酌情加施石灰,浅灌勤灌。轻度晒田,以消除有毒物质,促早岁圆发,长新根。
[img]水稻基腐病是怎么回事,需要怎样治疗!
水稻基腐病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根节部和茎基部,导致染病病株的根节腐烂,并伴有恶臭,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那么,水稻基腐病怎样防治?
一、水稻基腐病的防治方法空纤宽
1.选用抗病良种。如四梅2号、广陆矮4号、矮粳23、浙福802、农林百选、盐粳2号、武香粳、汕优6号、双糯4号、中粳574、南粳34等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培育壮苗,推广工厂化育苗,采用湿润育秧。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要小苗直栽浅栽,避免伤口。
3.提倡水旱轮作,增施翠姆水溶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水稻基腐病的特效药
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施防治。医用链霉素200PPM浓度或农用抗菌素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800-1500倍液叶面喷雾;新植霉素600倍液叶雾;高科38%恶霜嘧铜菌酯1000倍液茎竖返基斗亮部均匀喷施;菌克毒克300倍液喷雾;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灌根,5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施药2-3次。
水稻赤枯病有哪些症状及如何防治?
赤枯病又称铁锈病,俗称僵苗。低温条件下,植株上部嫩叶变成淡黄色,叶片上出现很多褐色针尖状的小点,叶咐睁尖较多,下部老叶呈现淡褐色或黄绿色。稻根较软,白根少而细。移栽后返青缓慢,株型较小,分蘖很少。根系变黑或深褐色,新根很少,节上长出新根。通过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早施磷、钾肥进行防治:发病田要及时排水,轻度晒田;也可改吵喷施1%的氯化钾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每亩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150毫升,衡歼岁兑水50千克喷雾,保水1~2天。
水稻基腐病。的防治?
水稻基腐病症状:
水稻基腐病是一种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病株先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 上产生水渍状椭圆或长梭形病,后渐向上扩展成边缘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形大型病。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随后枯黄,酷似螟虫危害造成枯心苗。拔节期 发病 ,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困孝丛形,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 的侧生根,有恶臭味。其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极易拔断,并有一股难闻的恶臭味。
水稻基腐病发病条件:
水稻性基腐病的发病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品种、秧苗素质、肥水管理、气候条件。 肥水: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通气性差的田块发生重,浅水勤灌,露田可减轻发病。肥料的种类、数量也有密切关系。氮肥多,施用迟,苗嫩都易发病。 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有效。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利于发病。
水稻基腐病防治办法:
(1)选用抗病良种。
(2)培育壮苗,推广工厂化汪樱育苗,采用湿润育秧。适当增施磷、钾肥确保壮苗。要小苗直栽浅栽,避免伤口。
(3)提倡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4)以施杀菌农药为主,兼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此外,还需要放浅水层,改善植株根慎缓际条件,降低发病。已发病的稻田不能做为留种田。
水稻基腐病如何防治?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病害,在发病严重田块,稻秧出现成片枯黄情况,受病念闭株株形矮化,严重时整株稻秧枯死,对水稻圆颤生产威胁很大,所以应该对此病害提高警惕,在生产中要做好田间查病和相关防治措施。
引发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原菌为一种植物细菌,其细菌在病原学分类上属于欧氏杆菌属,厌气生长,致病仔腔裂类型为软腐,与在大白菜的引起软腐病的致病菌类似。在37-40度之间生长,不耐盐。
以施杀菌农药为主,兼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施防治。医用链霉素200PPM浓度或农用抗菌素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800-1200倍液叶面喷雾;新植霉素600倍液叶雾;38%恶霜嘧铜菌酯1000倍液茎基部均匀喷施,5天左右喷一次,视病情程度需施药2-3次。此外,还需要放浅水层,改善植株根际条件,降低发病。已发病的稻田不能做为留种田。